处方药的标志通常为Rx符号,表示需凭医师处方购买和使用。处方药的管理主要有药品分类管理、特殊药品管制、处方审核制度、药品储存要求、不良反应监测等环节。
1、药品分类管理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根据安全性、适应症等因素分类管理。处方药需在专业医师诊断后开具处方,常见于抗生素、精神类药物、抗肿瘤药物等治疗风险较高的药品。这类药物通常具有明确的使用禁忌和剂量限制。
2、特殊药品管制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特殊处方药实行双重管理,需专用处方笺和备案登记。医疗机构对这类药品的处方权有严格限制,处方保存期限超过普通药品,流通环节需实时监控。特殊药品的包装上会标注明显警示标识。
3、处方审核制度
药师需对处方进行合法性、适宜性审核,包括医师资质、用药剂量、配伍禁忌等。审核通过的处方药才能调配发放,调配过程需核对患者信息。互联网医院开具的电子处方同样需经过药师在线审核流程。
4、药品储存要求
处方药在药房需按特性分区存放,冷链药品、避光药品、高危药品等有专门存储规范。药房定期检查药品储存温湿度,近效期药品需设置明显标识。特殊管理药品实行双人双锁保管制度。
5、不良反应监测
医疗机构需建立处方药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发现疑似不良反应需及时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药师在发放处方药时应进行用药指导,告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部分高风险药品要求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使用处方药时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得自行调整剂量或疗程。服药期间出现异常反应应及时就医,避免同时服用多种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的药物。药品包装和说明书需妥善保存以便查阅,过期药品应当作医疗废弃物处理。定期复诊有助于医师评估用药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