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牵拉视网膜通常由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高度近视、眼内炎症或眼外伤等因素引起。玻璃体与视网膜之间的异常粘连可能导致视网膜裂孔或脱离,需通过眼底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确诊。
玻璃体后脱离是常见生理性原因,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逐渐液化收缩,与视网膜分离过程中可能产生牵拉。若存在玻璃体视网膜粘连,可能出现闪光感或飞蚊症,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需定期复查。
病理性因素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血管增生。异常新生血管可穿透玻璃体皮质,形成纤维增殖膜,强力牵拉视网膜导致变形甚至出血。此类情况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注射雷珠单抗、阿柏西普或激光光凝术。
高度近视患者因眼轴延长,视网膜变薄且玻璃体变性加速,更易发生周边部视网膜裂孔。建议每半年进行散瞳眼底检查,发现视网膜变薄区可预防性采用激光封堵。眼内炎症如葡萄膜炎可能形成玻璃体机化条索,需通过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龙控制炎症。
眼外伤导致的玻璃体积血机化是急症危险因素。外伤后玻璃体纤维增殖可能形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需行玻璃体切割手术解除牵引。若出现突发视野缺损或视力骤降,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