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牙齿松动可能由乳牙生理性脱落、外伤撞击、龋齿破坏、牙周炎症或颌骨囊肿等原因引起。
1、乳牙脱落:
6-12岁儿童乳牙牙根会自然吸收,这是正常的替牙过程。乳牙松动通常从下前牙开始,牙根吸收后牙齿逐渐脱落,恒牙从对应位置萌出。此阶段应避免强行摇晃乳牙,需保持口腔清洁,等待自然脱落。
2、外伤撞击:
跌倒或碰撞可能导致牙齿震荡或牙槽骨损伤。外伤后牙齿可能出现松动、移位或牙龈出血,严重时伴随牙根折断。需及时就诊拍摄牙片,根据损伤程度选择固定松牙或拔除处理,避免影响恒牙胚发育。
3、龋齿破坏:
严重龋坏会破坏牙体组织导致牙齿结构脆弱。当龋齿波及牙髓引发根尖周炎时,炎症可能溶解牙槽骨,表现为牙齿松动伴牙龈肿痛。需进行根管治疗保存患牙,大面积缺损需预成冠修复。
4、牙周炎症:
青春期龈炎或侵袭性牙周炎会导致牙龈红肿、牙槽骨吸收。患儿可能出现多颗前牙扇形移位,牙周袋溢脓。需进行牙周基础治疗,配合氯己定含漱液控制感染,严重者需牙周夹板固定。
5、颌骨囊肿:
含牙囊肿或角化囊肿可能压迫乳牙牙根导致异常松动。X线检查可见颌骨内透射影,可能伴随恒牙阻生。需手术摘除囊肿,必要时拔除受累乳牙并导萌恒牙。
日常需培养儿童早晚刷牙、使用牙线的习惯,限制高糖饮食摄入。乳牙松动期间建议选择软质食物,避免啃咬硬物。每年定期口腔检查可早期发现龋齿和咬合异常,运动时佩戴防护牙托能预防外伤。若牙齿松动伴随疼痛、牙龈肿胀或恒牙逾期未萌,应及时到儿童牙科专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