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可通过地诺孕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缓解症状。药物选择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年龄及生育需求等因素综合评估。
1、地诺孕素:
地诺孕素是专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孕激素制剂,通过抑制卵巢雌激素分泌直接缩小异位病灶。该药能显著缓解痛经和盆腔疼痛,常见不良反应包括不规则出血和乳房胀痛,需连续用药3-6个月评估疗效。肝功能异常者需慎用。
2、GnRH-a: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通过暂时降低雌激素水平形成药物性绝经,使异位内膜萎缩。常用药物有亮丙瑞林、戈舍瑞林,每28天皮下注射一次。用药期间可能出现潮热、骨质疏松等低雌激素症状,建议联合反向添加治疗。
3、非甾体抗炎药:
布洛芬、塞来昔布等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缓解疼痛,适用于轻中度痛经患者。需注意胃肠道刺激和心血管风险,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该类药物仅对症处理,不能阻止疾病进展。
4、复方口服避孕药:
含雌孕激素的避孕药通过抑制排卵和子宫内膜增生减轻症状,适合无生育需求的年轻患者。需持续用药形成人工周期,常见副作用包括恶心、体重增加,血栓高风险人群禁用。
5、中药辅助:
桂枝茯苓胶囊、散结镇痛胶囊等中成药具有活血化瘀功效,可配合西药使用。临床观察显示能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但起效较慢,需连续服用2-3个月经周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需建立长期管理计划,药物治疗期间建议记录症状变化和药物反应。保持适度运动如瑜伽、游泳可缓解盆腔充血,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疼痛。饮食上增加ω-3脂肪酸摄入如深海鱼、亚麻籽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限制红肉及乳制品可能降低前列腺素水平。定期妇科检查评估疗效,若药物治疗无效或出现卵巢巧克力囊肿需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