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流感治疗需兼顾母婴安全,重点在于控制症状、预防并发症,同时避免药物对胎儿的影响。治疗注意事项主要有合理用药、密切监测、营养支持、隔离防护、及时就医。
1、合理用药:
妊娠期流感用药需严格遵医嘱,优先选择对胎儿安全性高的药物。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是妊娠期可用的抗病毒药物,需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解热镇痛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但需避免使用阿司匹林或布洛芬。中药制剂如连花清瘟胶囊需谨慎评估成分安全性。
2、密切监测:
每日监测体温、胎动及呼吸频率,警惕持续高热超过39℃或呼吸困难。定期进行胎心监护和超声检查,观察胎儿发育情况。若出现宫缩频繁、阴道流血等先兆流产症状,或胎动明显减少需立即就医。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测有助于判断是否合并细菌感染。
3、营养支持:
保证每日2000ml以上温水摄入,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猕猴桃、橙子等水果。选择易消化的粥类、蒸蛋等软食,少食多餐维持能量。适量增加瘦肉、鱼类等优质蛋白摄入,避免生冷油腻食物。必要时可服用孕妇专用复合维生素制剂。
4、隔离防护:
单独居住通风良好的房间,与家人分餐并使用独立餐具。接触前后需用含氯消毒液清洁双手,佩戴口罩更换间隔不超过4小时。衣物床单每日用60℃以上热水清洗,生活垃圾密封处理。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直至症状完全消失后3天。
5、及时就医:
当出现持续胸痛、咯血、意识模糊等重症表现时需急诊处理。妊娠28周后出现规律宫缩或破水需产科评估。合并妊娠期高血压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应提早住院观察。静脉补液和氧疗等支持治疗需在专科病房进行。
妊娠期流感康复期需保持每日8小时睡眠,卧室湿度维持在50%-60%。适当进行孕妇瑜伽或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活动加重心肺负担。饮食可增加银耳羹、百合粥等润肺食材,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功能。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寻求心理疏导。产后42天复查时需评估心肺功能恢复情况,母乳喂养者用药需间隔4小时以上。注意观察新生儿是否有嗜睡、拒奶等异常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