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的传染途径包括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血液传播、动物源性传播。
1、直接接触:
与感染者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是常见传播方式,如握手、拥抱等亲密行为可能传播疥疮、脓疱疮。皮肤存在微小破损时更易被单纯疱疹病毒、人乳头瘤病毒侵入。
2、间接接触:
共用毛巾、衣物或健身器材等物品可传播真菌性皮肤病,如足癣、体癣。游泳池、浴室等潮湿环境易残留病原体,接触被污染的地面可能感染跖疣。
3、母婴传播:
妊娠期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导致先天性梅毒。分娩时产道接触可能使新生儿感染淋球菌性结膜炎或生殖器疱疹。
4、血液传播:
共用注射器或纹身工具可能传播乙肝病毒伴随的皮肤血管炎。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操作存在传播HIV相关卡波西肉瘤风险。
5、动物传染:
被携带巴尔通体的猫抓伤可能引发皮肤杆菌病。接触患癣病的宠物犬猫可感染犬小孢子菌,表现为环形红斑伴鳞屑。
保持个人卫生需每日使用硫磺皂清洁皮肤,避免与他人共用指甲刀等个人物品。棉质透气衣物能减少真菌滋生,紫外线照射30分钟可杀灭多数病原体。外出接触公共设施后建议用含氯消毒液洗手,饲养宠物者需定期进行驱虫处理。皮肤出现异常红斑、水疱时应尽早就医明确病原体类型,必要时口服伊曲康唑等抗真菌药物或局部涂抹莫匹罗星软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