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感染导致白肺可通过氧疗、抗感染治疗、糖皮质激素、呼吸支持、并发症管理等方式治疗。白肺通常由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水肿、间质性肺疾病等因素引起,患者生存期与基础疾病严重程度、年龄、并发症等因素相关。
1、氧疗干预:
低氧血症患者需立即接受氧疗,鼻导管吸氧适用于轻度缺氧,氧流量控制在1-5L/min。高流量氧疗仪可提供精确的氧浓度,对中重度缺氧更有效。氧疗期间需监测血氧饱和度,维持SpO2≥90%,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导致氧中毒。
2、抗感染治疗:
细菌性肺炎需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常见药物包括莫西沙星、头孢曲松、阿奇霉素。病毒性肺炎可使用奥司他韦、帕拉米韦等抗病毒药物,合并真菌感染时需联用伏立康唑或卡泊芬净。治疗周期通常持续7-14天,重症患者需延长至3周。
3、糖皮质激素:
甲泼尼龙、泼尼松等激素适用于炎症风暴期,能抑制过度免疫反应。剂量控制在40-80mg/日,疗程不超过7天。使用期间需监测血糖和电解质,警惕继发感染风险。对于间质性肺病急性加重患者,激素可改善肺泡弥散功能。
4、呼吸支持:
无创通气适用于清醒配合的患者,采用BiPAP模式改善通气效率。当PaO2/FiO2<150mmHg时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采用小潮气量策略6-8ml/kg。重度ARDS患者可考虑俯卧位通气或ECMO支持,体外膜肺氧合能维持机体氧供。
5、并发症管理:
脓毒症休克需液体复苏联合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急性肾损伤患者可能需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预防应激性溃疡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深静脉血栓预防需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多器官功能衰竭是主要死亡原因。
患者应保证每日2500ml水分摄入,选择高蛋白食物如鱼肉、鸡胸肉促进组织修复。病情稳定后可进行床上踝泵运动预防血栓,恢复期逐步增加步行训练。居家需定期复查胸部CT,持续低流量吸氧者应配备便携式血氧仪监测。戒烟并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能降低复发风险,心理疏导有助于改善长期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