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根拔除后并非必须种植牙齿,修复方式需根据牙槽骨条件、邻牙状态及患者需求综合选择,主要有活动义齿修复、固定义齿修复、种植牙修复、邻牙正畸替代、保留缺牙间隙五种方案。
1、活动义齿修复:
适用于牙槽骨吸收严重或全身条件不适合手术者。通过卡环固定在邻牙上,可自行摘戴,价格经济但咀嚼效率较低。需注意每日清洁义齿,避免基牙龋坏,每3-5年需更换。对剩余牙槽嵴有保护作用,适合多颗牙缺失的老年患者。
2、固定义齿修复:
需磨改相邻健康牙齿作为基牙,通过烤瓷桥或全瓷桥修复。适合缺牙间隙小且邻牙稳固者,美观度和功能接近天然牙。但会牺牲健康牙体组织,长期可能引发基牙敏感。要求缺牙区两侧至少有1-2颗坚固基牙,咬合关系正常。
3、种植牙修复:
通过植入人工牙根支撑冠修复,不损伤邻牙且咀嚼功能最佳。需要足够骨量和良好全身状况,禁忌症包括严重糖尿病、骨质疏松等。种植体与骨结合需3-6个月,整体治疗周期较长,费用较高但使用寿命可达15年以上。
4、邻牙正畸替代:
通过正畸治疗关闭缺牙间隙,将邻牙移动到缺牙位置。适用于青少年或间隙较小的前牙区,可避免修复体但治疗周期长达1-2年。需评估牙弓长度差异和咬合关系,可能需配合片切或支抗种植体。
5、保留缺牙间隙:
对功能影响小的后牙缺失可选择不修复,但可能导致邻牙倾斜、对颌牙伸长。需定期检查咬合关系,必要时佩戴咬合垫。长期缺牙可能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前牙缺失会影响发音和面容。
缺牙后3个月是修复黄金期,此时牙槽骨吸收趋于稳定。无论选择何种方式,均需保持口腔卫生,种植牙患者需戒烟控糖,活动义齿使用者夜间应取出清洁。建议每半年检查修复体密合度,出现压痛或松动及时调整。饮食上避免过硬食物,单侧缺牙者注意双侧交替咀嚼,缺失多颗牙时可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促进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