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特点包括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餐后腹胀、呕血黑便、体重下降等典型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伴随贫血或幽门梗阻等并发症。

1、疼痛特点:
胃溃疡疼痛多发生于餐后0.5-1小时,呈持续性隐痛或灼烧感,剑突下压痛明显;十二指肠溃疡则表现为空腹痛或夜间痛,进食后缓解。疼痛具有周期性发作特征,春秋季易加重,可持续数周后自行缓解。
2、消化异常:
约60%患者出现反酸嗳气症状,与胃酸分泌过多及胃动力紊乱相关。胃溃疡患者常见早饱感,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夜间常因胃酸反流惊醒。部分病例伴随恶心呕吐,呕吐物可含咖啡样胃内容物。

3、出血倾向:
溃疡侵蚀血管可能导致呕血或黑便,胃溃疡出血发生率高于十二指肠溃疡。急性大出血时可见鲜红色呕血伴心悸冷汗,慢性失血则表现为柏油样便和渐进性贫血,血红蛋白可低于80g/L。
4、并发症表现:
穿透性溃疡可引发剧烈持续性腹痛,提示穿孔可能;幽门管溃疡易导致幽门梗阻,表现为呕吐宿食和振水音。长期不愈的胃溃疡需警惕癌变风险,胃镜活检可明确诊断。
5、全身症状:
慢性溃疡患者常见消瘦乏力,与进食疼痛导致的营养摄入不足有关。部分患者出现焦虑失眠等神经症状,胃十二指肠溃疡与应激状态存在明确相关性,精神紧张可能加重病情。

建议患者采用少食多餐的饮食方式,选择小米粥、山药羹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及咖啡因摄入。规律进行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保持情绪稳定。溃疡活动期需严格遵医嘱服用奥美拉唑、铝碳酸镁等药物,定期复查胃镜监测愈合情况。出现剧烈腹痛或呕血时需立即就医,排除穿孔及大出血等急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