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腰疼可能是骨质疏松的表现。骨质疏松症会导致骨密度降低,骨骼变得脆弱,轻微外力即可引发疼痛甚至骨折,腰椎作为承重部位尤为易发。
1、骨质疏松与腰疼的关系:
骨质疏松引起的腰疼通常表现为慢性隐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身高缩短、驼背等体征。椎体压缩性骨折是典型并发症,表现为突发剧烈疼痛,翻身或站立时症状明显。骨密度检测如双能X线吸收法可明确诊断,同时需排除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等其他病因。
2、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年龄增长、绝经后雌激素缺乏、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缺乏运动、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均会加速骨质流失。合并糖尿病、甲亢等内分泌疾病时风险更高。日常需观察是否出现夜间小腿抽筋、牙齿松动等缺钙信号,这些可能是骨质疏松的早期提示。
3、防治措施与生活管理:
确诊后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等骨吸收抑制剂,以及特立帕肽等促骨形成药物。日常需保证每日1000-1200毫克钙摄入,首选牛奶、豆腐等膳食来源,不足时可补充碳酸钙。维生素D每日建议补充800-1000IU以促进钙吸收。适度进行太极拳、散步等负重运动,避免久坐久卧。居家需防跌倒,浴室安装扶手,选择防滑鞋具。
建议老年人每年进行骨密度筛查,尤其是有骨折史或家族史者。饮食应包含深绿色蔬菜、乳制品、鱼类等富含钙镁的食物,限制高盐饮食以减少钙流失。每天保证30分钟日照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冬季可适当补充制剂。疼痛发作时可短期使用护腰支具,但长期佩戴可能加重肌肉萎缩,需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核心肌群训练。合并严重椎体骨折时,可考虑椎体成形术等微创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