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前糖尿病患者孕期血糖控制标准需比普通孕妇更严格,空腹血糖应控制在3.3-5.3毫摩尔/升,餐后1小时血糖不超过7.8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6.7毫摩尔/升。
孕前糖尿病患者在妊娠期间面临更高的血糖波动风险,需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干预实现精准控制。血糖监测频率应增加至每日4-7次,包括空腹、三餐前后及睡前。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可帮助捕捉夜间血糖变化,避免黎明现象导致的空腹血糖升高。胰岛素治疗是主要手段,根据孕周调整基础率和餐时剂量,妊娠中晚期胰岛素抵抗增强时需及时增量。
妊娠期血糖控制需兼顾母胎安全,既要预防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也要降低巨大儿、胎儿畸形等风险。糖化血红蛋白应维持在6%以下,但需注意其反映的是8-12周平均血糖水平,不能替代日常监测。血压需同步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尿蛋白定量小于0.3克/24小时。每周体重增长不宜超过0.5公斤,整个孕期增重控制在7-11公斤。
孕前糖尿病患者需建立多学科管理团队,包括内分泌科、产科和营养科除血糖外,需定期评估甲状腺功能、视网膜病变和肾功能。膳食应保证每日1800-2200千卡热量,碳水化合物占比40%-50%,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分5-6餐摄入。中等强度运动如散步、孕妇操每日30分钟,避免仰卧位运动。心理疏导同样重要,焦虑情绪会通过激素分泌影响血糖稳定性,可尝试正念减压训练改善妊娠期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