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孕妇在怀孕28周后可能出现水肿现象,常见于下肢和脚踝部位。
孕期水肿主要与血液循环变化和子宫增大压迫静脉有关。随着妊娠进展,血容量增加约50%,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体液容易在组织间隙积聚。生理性水肿通常表现为下午或长时间站立后加重,晨起减轻,按压皮肤出现短暂凹陷。
1、生理性水肿特点:
妊娠中晚期约60%孕妇会出现轻度水肿,多从足踝开始逐渐向上蔓延。这类水肿对称分布,皮肤温度正常,无红热疼痛感,休息或抬高下肢可缓解。建议避免长时间站立,穿着弹性袜,每日侧卧休息2-3次,每次20分钟有助于改善循环。饮食需控制钠盐摄入,保证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适量补充含钾食物如香蕉、菠菜。
2、病理性水肿警示:
若水肿突然加重并蔓延至面部、上肢,或伴随头痛、视物模糊、尿量减少,需警惕妊娠高血压疾病。病理性水肿可能与血管内皮损伤、蛋白尿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血压升高、尿液泡沫增多等症状。这种情况需要立即就医监测,必要时使用降压药物如拉贝洛尔、硝苯地平,严重者需住院治疗。
孕期适度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可促进血液循环,建议每天保持30分钟低强度活动。睡眠时采用左侧卧位减轻子宫压迫,避免穿过紧鞋袜。每周测量体重增长,正常范围应为0.3-0.5公斤,短期内体重骤增需排查隐性水肿。若出现单侧下肢肿胀伴疼痛,需排除深静脉血栓,可通过超声检查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