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疽可通过清创处理、抗生素治疗、高压氧治疗、血管重建手术、截肢手术等方式治疗。坏疽通常由外伤感染、糖尿病血管病变、动脉栓塞、严重冻伤、免疫抑制等因素引起。
1、清创处理:清除坏死组织是治疗坏疽的基础措施,采用外科清创或酶解清创去除腐肉,配合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对于湿性坏疽需充分引流脓液,干性坏疽需保持创面干燥。每日需进行伤口评估并更换敷料。
2、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是坏疽进展的关键因素,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广谱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万古霉素、亚胺培南、克林霉素等静脉给药方案。治疗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及细菌耐药性变化。
3、高压氧治疗:通过提高血氧分压促进新生血管形成,适用于糖尿病足坏疽。每次治疗90-120分钟,压力维持在2-2.5个大气压。需配合创面护理连续治疗20-30次,可降低截肢风险40%。
4、血管重建手术:针对缺血性坏疽实施血管旁路移植或介入治疗。常见术式包括股腘动脉搭桥、经皮血管成形术,术后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预防血栓。血管通畅率直接影响组织存活率。
5、截肢手术:当坏疽范围超过肢体2/3或合并脓毒血症时需截肢。根据坏死平面选择趾关节离断、膝下截肢或髋关节离断。术后需进行残肢塑形和假肢适配训练,早期康复介入可改善生活质量。
坏疽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血压,每日摄入足量蛋白质和维生素C促进创面愈合,进行踝泵运动改善下肢循环,伤口护理需遵循无菌原则避免交叉感染,定期复查血管超声评估血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