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憩室直径超过5厘米或引发反复尿路感染、排尿困难等症状时建议手术干预。
1、手术指征评估:
膀胱憩室是否需要手术主要取决于憩室大小和临床症状。憩室直径超过5厘米时,由于存在尿液滞留风险,容易导致反复尿路感染或结石形成。若憩室合并排尿困难、尿频尿急等下尿路症状,或出现血尿、憩室内肿瘤等并发症,需考虑手术治疗。影像学检查显示憩室进行性增大或影响膀胱排空功能时,即使无症状也建议干预。
2、非手术治疗管理:
直径小于5厘米且无症状的憩室可定期随访,每6-12个月通过超声或CT监测大小变化。日常需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憋尿行为,减少咖啡因和酒精刺激。存在尿路感染时可选用喹诺酮类、头孢类抗生素控制炎症,配合中药如金钱草颗粒辅助利尿。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者可尝试索利那新、托特罗定等药物改善排尿功能。
3、手术方式选择:
开放手术适用于巨大憩室或合并复杂尿路畸形病例,通过耻骨上切口完整切除憩室并修补膀胱壁。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适合多数原发性憩室患者。经尿道憩室颈切开术适用于颈口狭窄的单纯性憩室,但存在复发风险。术中需同步处理合并的膀胱出口梗阻,如前列腺增生患者建议同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术后需留置导尿管1-2周保障膀胱愈合,逐步恢复自主排尿功能。长期护理需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避免便秘和重体力劳动。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C增强尿路防御能力。建议术后3个月复查尿流动力学评估排尿功能,每年进行膀胱镜检查监测复发情况。合并慢性病患者需控制好基础疾病,糖尿病患者尤其要注意预防尿路感染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