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缺损通常表现为面部轮廓改变、牙齿排列异常、咀嚼功能障碍等症状。颌骨缺损可能由外伤、肿瘤切除、感染、先天发育异常、骨质疏松等因素引起。
1、面部轮廓改变
颌骨缺损会导致面部不对称或凹陷,尤其是下颌骨缺损可能引起下巴后缩或偏斜。上颌骨缺损可能造成面中部塌陷,影响鼻唇沟形态。骨量严重不足时可能出现皮肤粘连,形成明显凹陷性瘢痕。
2、牙齿排列异常
缺损区邻近牙齿会出现倾斜、伸长或移位,导致咬合关系紊乱。全牙列可能向缺损侧偏移,前牙区可能出现开合或反合。骨缺损超过一定范围时,牙齿会完全丧失骨支撑而脱落。
3、咀嚼功能障碍
由于咬合接触面积减少,患者常主诉咀嚼效率下降,只能进食软食或流质。单侧缺损者习惯用健侧咀嚼,长期可能引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缺损范围较大时可能出现吞咽困难或言语不清。
4、软组织异常
骨缺损区域牙龈会萎缩或形成瘢痕挛缩,种植修复时存在软组织量不足的问题。部分患者出现口鼻腔瘘,表现为饮水时液体从鼻腔反流。放射性骨坏死导致的缺损常伴有持续性疼痛和病理性骨折。
5、继发症状
长期缺损可能引发颞下颌关节弹响、疼痛等继发症状。上颌骨缺损可能导致鼻塞、发音障碍等上气道问题。部分患者因容貌改变产生社交恐惧等心理问题,需要心理干预辅助治疗。
颌骨缺损患者应保持口腔卫生,避免缺损区黏膜创伤。建议选择软质高蛋白饮食,必要时使用营养补充剂。修复前需进行CBCT检查评估骨量,根据缺损类型选择自体骨移植、钛网修复或血管化腓骨移植等方案。术后需定期复查,防止移植骨吸收或修复体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