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以长期生存,预期寿命接近正常水平。现代抗病毒治疗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
艾滋病病毒感染后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三个阶段。急性期通常在感染后2-4周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持续1-2周。无症状期可持续8-10年,期间病毒仍在复制但症状不明显。进入艾滋病期后,免疫系统严重受损,可能出现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1、规范治疗是关键:
坚持服用抗病毒药物是延长生存期的核心措施。常用治疗方案包括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三类药物的组合使用。通过抑制病毒复制,维持CD4细胞数量,患者免疫功能可保持稳定。
2、影响生存期的因素:
确诊时的免疫状态决定预后,CD4细胞计数越高治疗效果越好。合并其他感染如结核病、肝炎会加重病情。患者依从性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漏服药物可能导致耐药。心理状态和生活习惯也会影响生存质量。
保持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免疫功能,适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能增强体质。避免生冷食物预防消化道感染。定期监测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减量或停药。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保持乐观心态,艾滋病已从致死性疾病转变为可管理的慢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