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结核可通过结核菌素试验、肠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及实验室检查等方法确诊。肠结核通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多继发于肺结核。
1、结核菌素试验:
结核菌素试验是筛查结核感染的常用方法,通过皮内注射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观察局部皮肤反应。阳性反应提示可能存在结核感染,但无法区分活动性感染或既往感染。阴性结果可初步排除结核感染,但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出现假阴性。
2、肠镜检查:
肠镜可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病变,典型表现为回盲部溃疡、增生性病变或狭窄。肠镜下可见病变边缘不规则、基底苍白,周围黏膜充血水肿。肠镜检查时可同时进行活检,提高诊断准确性。肠镜还能评估病变范围及严重程度。
3、影像学检查:
腹部CT可显示肠壁增厚、淋巴结肿大及腹腔积液等表现。X线钡餐造影可见回盲部变形、狭窄或跳跃性病变。胸部X线检查有助于发现肺部结核病灶。影像学检查能评估肠结核的并发症,如肠梗阻或瘘管形成。
4、病理活检:
肠镜下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依据。典型表现为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抗酸染色可能发现结核分枝杆菌。病理检查可鉴别肠结核与克罗恩病等相似疾病。组织培养阳性可明确诊断,但培养周期较长。
5、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可见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较结核菌素试验特异性更高。粪便抗酸染色阳性率低,但培养阳性有诊断价值。分子生物学检测如PCR技术能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
肠结核患者应保证充足营养,选择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治疗期间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出现腹痛加重、便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保持乐观心态,遵医嘱完成全程抗结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