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钙血症可能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骨转移、维生素D中毒、长期卧床制动、噻嗪类利尿剂使用等原因引起,可通过限制钙摄入、增加水分补充、使用降钙药物、原发病治疗、血液透析等方式处理。
1、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导致高钙血症的常见原因,由于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骨钙释放增加和肠道钙吸收增多。患者可能出现骨质疏松、肾结石等症状。治疗需手术切除异常甲状旁腺组织,术前可使用西那卡塞等拟钙剂控制血钙水平。
2、恶性肿瘤骨转移
乳腺癌、肺癌等恶性肿瘤发生骨转移时,肿瘤细胞分泌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刺激破骨细胞活性导致骨吸收增加。患者常伴有病理性骨折、骨痛等症状。除治疗原发肿瘤外,可静脉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如唑来膦酸抑制骨吸收,必要时使用地诺单抗。
3、维生素D中毒
长期过量补充维生素D或其衍生物可导致肠道钙吸收过度增加。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多尿等症状。需立即停用维生素D制剂,给予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抑制维生素D活性,同时限制膳食钙摄入。
4、长期卧床制动
长期制动会导致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钙从骨骼释放入血。常见于脊髓损伤、骨折固定等患者。表现为尿钙排泄增加,可能形成肾结石。应尽早开始康复训练,必要时使用降钙素抑制骨吸收。
5、噻嗪类利尿剂
氢氯噻嗪等噻嗪类利尿剂可减少尿钙排泄,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轻度高钙血症。通常无明显症状,停药后血钙可恢复正常。用药期间应监测血钙水平,高钙风险患者可换用袢利尿剂。
高钙血症患者日常需保持充足水分摄入,每日饮水量建议超过2000毫升。限制高钙食物如乳制品、豆制品摄入,避免服用含钙制剂。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骨钙平衡,但严重高钙血症时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心律失常。定期监测血钙、尿钙及肾功能指标,出现嗜睡、心律失常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根据病因不同,可能需要长期随访甲状旁腺功能或肿瘤相关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