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可通过局部护理、药物治疗、挂线疗法、瘘管切开术、肛瘘切除术等方式治疗。肛瘘通常由肛周脓肿破溃、克罗恩病、结核感染、外伤、放射治疗等原因引起。
1、局部护理:
保持肛周清洁干燥,每日温水坐浴2-3次,每次10-15分钟。选择纯棉透气内裤,排便后使用无酒精湿巾轻柔清洁。避免久坐久站,可垫软枕缓解压迫。
2、药物治疗:
急性期口服甲硝唑、头孢克肟控制感染,疼痛明显时使用布洛芬缓解。外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继发感染。合并克罗恩病需长期服用美沙拉嗪调节免疫。
3、挂线疗法:
适用于单纯性低位肛瘘,将橡皮筋穿过瘘管缓慢切割。治疗周期4-6周,需每周调整橡皮筋张力。术后配合红外线照射促进创面愈合。
4、瘘管切开术:
沿瘘管走向完全切开,清除坏死组织后开放换药。适用于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每日用高锰酸钾溶液冲洗,2-3周后逐渐愈合。
5、肛瘘切除术:
完整切除瘘管及周围瘢痕组织,一期缝合或开放创面。马蹄形肛瘘需配合括约肌成形术,术后严格控便2-3天,6周内避免剧烈运动。
饮食需增加燕麦、火龙果等膳食纤维摄入,每日饮水1500ml以上。康复期练习提肛运动,每次收缩肛门5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术后3个月避免骑行、深蹲等增加肛压的活动,定期复查排除复发。合并糖尿病者需严格控糖,血糖波动可能影响伤口愈合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