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白内障不一定会遗传。是否遗传取决于具体病因,部分类型与遗传因素相关,而其他类型则与孕期感染、代谢异常等非遗传因素有关。
1、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
约30%-50%的先天性白内障病例与遗传相关,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父母中若有一方携带致病基因,子女有50%的患病概率。常见致病基因包括CRYAA、CRYBB2等晶状体蛋白编码基因。这类患者通常在出生后数月内出现瞳孔区灰白色混浊,需通过基因检测明确诊断。
2、非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
孕期风疹病毒感染、妊娠期糖尿病、药物暴露等因素可能导致胎儿晶状体发育异常。此类白内障无家族聚集性,再生育时复发风险低。典型表现为单眼或双眼晶状体局限性混浊,常伴有小眼球、虹膜缺损等发育异常。
备孕夫妇若存在白内障家族史,建议进行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孕期需避免病毒感染、严格控制血糖。已确诊患儿应于6月龄前完成手术治疗,术后需长期随访视力发育情况。日常注意避免眼部外伤,补充维生素A、D等营养素,定期进行屈光检查和视觉训练,最大限度促进视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