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可通过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阿莫西林等药物缓解疼痛或预防感染。术后疼痛可能由创伤反应、干槽症、局部炎症等因素引起。
1、镇痛药物:非甾体抗炎药适用于创伤性疼痛控制。布洛芬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肿胀疼痛,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轻中度疼痛,两者均需间隔4-6小时服用。避免与抗凝药物联用。
2、抗生素预防:复杂拔牙后可使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阿莫西林针对口腔链球菌效果显著,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用药周期通常不超过3天,需完整服用疗程。
3、干槽症处理:拔牙后3-5天剧烈疼痛伴腐臭需考虑干槽症。可能与凝血障碍、吸烟或过度漱口有关,表现为牙槽骨暴露和放射性疼痛。需清创后填入碘仿纱条,配合甲硝唑抗厌氧菌治疗。
4、局部止血措施:术后24小时内出血可采用明胶海绵填塞。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可短期使用氨甲环酸,但需监测血栓风险。持续渗血需排除高血压或血小板减少等病理因素。
5、激素应用:阻生齿拔除后明显肿胀可短期口服地塞米松。糖皮质激素通过抑制炎症介质减轻组织水肿,建议晨间顿服不超过3天,糖尿病患者需调整降糖方案。
术后饮食宜选择温凉流质如牛奶、蒸蛋,避免辛辣刺激食物。48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及吮吸动作,使用氯己定含漱液维持口腔卫生。出现持续发热或出血量超过20ml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