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妊娠最常见的部位是输卵管,约占95%以上,其他部位包括卵巢、腹腔、宫颈及剖宫产瘢痕处。
1、输卵管妊娠:
输卵管是异位妊娠最高发的部位,尤其以壶腹部最为常见。输卵管炎症、粘连或发育异常可能导致受精卵无法顺利到达宫腔,着床于输卵管黏膜。患者早期可能出现停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伴随单侧下腹隐痛。超声检查可见附件区包块,血HCG水平上升缓慢。输卵管妊娠破裂可导致腹腔内大出血,需紧急手术干预。
2、卵巢妊娠:
约占异位妊娠的0.5%-3%,受精卵在卵巢表面或卵泡内着床。可能与排卵异常或输卵管功能障碍有关,临床表现为剧烈腹痛和腹膜刺激征。超声检查可见卵巢增大伴混合性包块,确诊需病理检查。卵巢组织血供丰富,破裂后出血量较大,需及时腹腔镜手术清除妊娠组织。
3、腹腔妊娠:
发生率不足1%,受精卵着床于腹膜、肠系膜或盆腔器官表面。多为继发性,由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后胚胎继续生长所致。患者腹部逐渐膨隆,胎动可引起剧烈疼痛。超声显示宫腔空虚,胎儿位于腹腔内。随着妊娠进展可能引发器官损伤或大出血,需多学科协作处理。
4、宫颈妊娠:
罕见但危险性高,受精卵着床于宫颈管内。人工流产史或宫腔操作史是主要风险因素,表现为无痛性大量阴道出血。妇科检查可见宫颈膨大呈桶状,超声显示妊娠囊位于宫颈内口以下。宫颈组织收缩力差,易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需尽早行子宫动脉栓塞或全子宫切除术。
5、剖宫产瘢痕妊娠:
指受精卵着床于既往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处,属于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随着剖宫产率上升,发病率逐年增加。早期可能无症状,超声可见妊娠囊位于子宫前壁下段肌层缺损处。瘢痕处肌层薄弱,妊娠进展可能导致子宫破裂,需通过药物或手术终止妊娠。
预防异位妊娠需重视生殖系统健康管理。急性盆腔炎患者应规范使用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可配合中药灌肠和物理疗法。减少不必要的宫腔操作,人工流产后建议避孕3-6个月。计划怀孕前建议进行输卵管通畅度检查,有异位妊娠史者再次怀孕需早期超声监测。日常注意性生活卫生,避免多个性伴侣,使用安全套降低感染风险。出现停经伴腹痛或异常出血时,应及时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