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可通过冷敷缓解、保湿护理、外用药物、口服抗组胺药、就医排查等方式止痒。瘙痒通常由皮肤干燥、过敏反应、真菌感染、神经性皮炎、系统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冷敷缓解:
局部冷敷能快速减轻瘙痒感。用干净毛巾包裹冰块或冷水浸湿纱布敷于患处5-10分钟,低温可收缩毛细血管,降低神经末梢敏感度。适用于蚊虫叮咬、荨麻疹等急性瘙痒,避免直接冰敷导致冻伤。
2、保湿护理:
每日涂抹含尿素或神经酰胺的保湿霜修复皮肤屏障。秋冬季节或频繁洗澡后,使用无香精的温和润肤乳,尤其针对老年性皮肤干燥瘙痒。建议洗澡水温控制在37℃以下,减少碱性沐浴露使用频率。
3、外用药物:
短期使用弱效糖皮质激素软膏如氢化可的松缓解炎症性瘙痒。合并真菌感染时可联用酮康唑乳膏,湿疹患者可选择他克莫司软膏。所有外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面部及皮肤薄嫩部位避免长期应用激素类药膏。
4、口服抗组胺药:
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第二代抗组胺药可阻断组胺受体,改善过敏性疾病引起的瘙痒。夜间瘙痒明显者可联合使用第一代药物如扑尔敏,但需注意嗜睡副作用。慢性荨麻疹患者可能需要规律用药4-6周。
5、就医排查:
持续6周以上的顽固性瘙痒需排查系统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肝胆疾病、尿毒症等均可引起全身瘙痒,淋巴瘤等恶性肿瘤也可能以皮肤瘙痒为首发症状。医生会根据病史安排血糖检测、肝功能检查或皮肤活检等。
日常需穿着纯棉透气衣物,避免羊毛等易致痒材质接触皮肤。饮食上减少辛辣食物、酒精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E和Omega-3脂肪酸。洗澡后3分钟内及时涂抹保湿剂,夜间睡眠戴棉质手套防止无意识抓挠。适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但出汗后需及时清洁。若出现皮肤破损、渗液或发热等感染迹象,应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