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脑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脑实质炎症,常见病原体包括单纯疱疹病毒、肠道病毒和虫媒病毒,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意识障碍或癫痫发作。
1、病原体类型:
病毒性脑炎主要由三类病原体引起。单纯疱疹病毒1型是最常见的致病原,约占成人散发病例的50%;肠道病毒多见于儿童夏季感染;虫媒病毒如乙型脑炎病毒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具有明显季节性。不同病原体导致的脑炎在症状严重程度和预后上存在差异。
2、感染途径:
病毒可通过血脑屏障直接入侵中枢神经系统。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是最常见初感染部位,病毒经血液播散或沿神经轴突逆行传播。部分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可潜伏于三叉神经节,免疫力下降时重新激活致病。
3、典型症状:
早期表现为发热、头痛等流感样症状,48小时内进展为神经系统症状。意识障碍从嗜睡到昏迷不等,约60%患者出现癫痫发作。部分病例伴随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如肢体瘫痪、语言障碍或视觉异常。
4、诊断方法:
腰穿脑脊液检查显示淋巴细胞增多和蛋白升高,PCR技术可检测特异性病毒核酸。头颅MRI可见颞叶或额叶异常信号,脑电图多显示弥漫性慢波。血清学检查有助于诊断虫媒病毒感染,需与细菌性脑膜炎、自身免疫性脑炎鉴别。
5、治疗原则:
阿昔洛韦是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的首选药物,需尽早静脉给药。重症患者需ICU监护控制颅内压,癫痫发作需用丙戊酸钠等抗癫痫药。恢复期应进行认知功能康复训练,疫苗接种可预防部分病毒类型感染。
病毒性脑炎患者急性期需卧床休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恢复期建议逐步增加认知训练如记忆卡片练习、简单计算等,配合肢体功能锻炼。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如鱼肉泥、蒸蛋羹和果蔬汁。避免剧烈运动和精神刺激,定期复查脑电图和神经功能评估。疫苗接种方面,适龄儿童应按规定接种乙脑疫苗,前往疫区旅行前需咨询预防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