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可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病毒学检测、血清学检查、影像学评估及病理活检五种方式诊断。
1、症状观察:
典型表现为单侧沿神经分布的簇集性水疱伴疼痛,早期可有皮肤灼热感或瘙痒。皮疹多出现在胸腰部、头面部,呈带状排列。疼痛性质可为刺痛、灼痛或电击样痛,部分患者出现前驱痛发疹前1-5天疼痛。需与单纯疱疹、接触性皮炎等疾病鉴别。
2、病毒学检测:
采集水疱液或痂皮进行PCR检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DNA,阳性率可达90%以上。直接免疫荧光法可快速检测病毒抗原。病毒培养虽特异性高但耗时较长,临床较少采用。检测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3、血清学检查:
检测血清中VZV特异性IgM抗体提示近期感染,IgG抗体阳性表明既往感染。抗体滴度4倍以上升高有诊断价值。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出现假阴性。该检查适用于不典型病例或并发症风险评估。
4、影像学评估:
头面部疱疹需行头颅MRI排除颅内侵犯,表现为神经根增粗或脑膜强化。胸部X线或CT用于排查内脏播散。肌电图可评估周围神经损伤程度。影像学主要用于并发症诊断,普通带状疱疹通常无需常规检查。
5、病理活检:
皮肤活检可见表皮内水疱、多核巨细胞及核内包涵体。适用于不典型皮损或疑似恶性肿瘤者。免疫组化可特异性标记VZV抗原。该检查为有创操作,仅在其他检查无法确诊时考虑。
确诊后应保持皮疹清洁干燥,避免抓挠导致继发感染。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疼痛明显时可冷敷缓解。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族的全谷物、瘦肉及深色蔬菜,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急性期避免剧烈运动,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高龄或免疫缺陷患者需警惕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建议早期介入疼痛管理。出现视力改变、排尿困难或持续高热等警示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