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
介绍
介绍
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921人关注
康恩贝是一家集药品研发、生产、销售及药材种植为一体的医药上市企业。公司于2004年4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600572。公司控股股东现为浙江省中医药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浙江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前往企业主页康恩贝旗下药品
更多药品推荐排行榜
更多热门药企
更多注意事项资讯排行
更多1托吡酯胶囊儿童可以服用吗?托吡酯胶囊每日用量是多少
托吡酯胶囊(妥泰)属于处方药,由Janssen-OrthoLLC研制并生产,其对于本品用于初诊为癫痫的患者的单药治疗或曾经合并用药现转为单药治疗的癫痫患者。本品用于成人及2-16岁儿童部分性癫痫发作的加用治疗。有良好的效果。那么托吡酯胶囊儿童可以服用吗?对于有
用药指南
2阿莫西林胶囊和双黄连口服液能一起吃吗 双黄连口服液与抗生素能合用吗
双黄连口服液与抗生素能合用吗阿莫西林胶囊和双黄连口服液不建议一起吃,从功效上看,两种药物有相互协同的作用,但是双黄连是中药,阿莫西林是西药,不建议中西药混用,建议交替分开服用以免药物发生反应。阿莫西林胶囊主要是治疗敏感菌所引起的感染,主要成分为阿莫西林,属青霉
用药指南
3源吉林甘和茶和其他药同服可以吗? 源吉林甘和茶能和快克一起吃吗
源吉林甘和茶能和快克一起吃吗我们都知道如果多种药物同吃,药物可能会受到其他药物或者是其他的因素影响,从而使药效的发挥不能完全,了解源吉林甘和茶的可不可以与其他药同服,能够更好的使源吉林甘和茶发挥治疗作用,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源吉林甘和茶和其他药同服可以吗?源吉林
用药指南
4孕妇感冒了可以吃双黄连口服液吗 七岁吃双黄连口服液吃多少
七岁吃双黄连口服液吃多少孕妇感冒了可以吃双黄连口服液吗?2022-01-10阅读:55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病情描述:孕妇感冒了可以吃双黄连口服液吗?精选回答:叶慧君主任医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孕妇感冒,如为轻度感冒,只有
用药指南
5荆防颗粒喝完舌头发麻怎么回事 荆防颗粒有什么副作用
荆防颗粒喝完舌头发麻很可能是药物对舌头带来刺激的因素所引起,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一般可以通过直接使用温水漱口的方式进行缓解,可以用来改善口腔里面的整体环境,就能用于减轻舌头发麻的症状,可以让舌头恢复健康的状态。荆防颗粒喝完舌头发麻对于症状不是特别严重的情况
用药指南
6葵花感冒清热颗粒儿童用量 服用葵花感冒清热颗粒要注意哪些
春夏交替之际,气温变化无常,孩子们是最容易感冒的,很多孩子感冒后,家长都会给孩子服用葵花感冒清热颗粒,它是一种中药制剂的药物,对孩子几乎没有什么副作用,家长只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体重,给孩子服用相对应的药量,就能让孩子的病情得到缓解。正值春夏交替之际,孩子的抵抗
用药指南
7服用连花清瘟胶囊后能喝酒吗 口服连花清瘟胶囊注意事项
在临床上服用连花清瘟胶囊之后不可以喝酒,虽然临床上并没有证据说明连花清瘟胶囊与饮酒有相关的反应,但酒能够影响肝脏代谢,所以在服用连花清瘟胶囊之后,如果饮酒可能会降低连花清瘟胶囊的疗效。因此,在服用连花清瘟胶囊期间最好不要饮酒,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饮酒的
用药指南
8儿童维D钙咀嚼片(迪巧)适合哪类人群使用?
儿童维D钙咀嚼片(迪巧)用于儿童钙补充。性状为黄色、橙色、绿色混合的大象形咀嚼片,带水果香气。那么,儿童维D钙咀嚼片(迪巧)适合哪类人群使用?人类和动物每天必需从食物中摄取适量的维生素D,才能和动物每天必需从食物中摄取适量的维生素D,才能维持正常的发育和健康。成人每天对维生素D的最低需要量为5000国际单位,婴幼儿每天为400国际单位。儿童维D钙咀嚼片为维生素与矿物质类药品,适用于儿童钙补充。儿童
用药指南
9正骨水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正骨水为棕红色的澄清液体;气芳香。活血祛瘀,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扭伤以及体育运动前后消除疲劳。用药棉蘸药液轻搽患处;重症者用药液湿透药棉敷患处1小时,每日2~3次。正骨水的注意事项有哪些?正骨水活血祛瘀,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扭伤以及体育运动前后消除疲劳。正骨水的主要成分有九龙川、木香、海风藤、土鳖虫、豆豉姜、猪牙皂、香加皮、莪术、卖麻藤、过江龙、香樟、徐长卿、降香、两面针、碎骨木、
用药指南
10清肝解毒片的副作用比较小吗?一盒一疗程吗?
清肝解毒片,适用于肝胆湿热症所引起的胁痛、黄疸、腹胀、纳呆、恶心呕吐、尿黄、苔黄等症辅助治疗。那么,清肝解毒片的副作用比较小吗?一盒一疗程吗?清肝解毒片是一种中成药,其含有五味子、灵芝、虎杖、叶下珠、火炭母、大黄、绞股蓝、丹参、柴胡、六神曲、甘草。清肝解毒片的副作用比较小,服用安全,是一种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护肝药物,不具有抗病毒功能。清肝解毒片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功能,适用于肝胆湿热症所引起
用药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