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长期高血糖导致下肢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引发足部溃疡、感染甚至坏疽的并发症。主要表现包括足部麻木、疼痛、皮肤干燥、伤口难愈合等。
1、神经病变:
长期高血糖会损害周围神经,导致足部感觉减退或异常。患者可能出现麻木、刺痛或灼烧感,对温度、疼痛的感知能力下降,容易因微小创伤未被及时发现而发展为溃疡。
2、血管病变:
糖尿病引起的动脉硬化会减少足部血液供应,表现为足部皮肤苍白、发凉、脉搏减弱。缺血状态使伤口愈合延迟,轻微擦伤可能快速恶化,增加坏疽风险。
3、感染风险:
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滋生,加之局部血液循环差,足部小伤口易继发严重感染。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感染,表现为红肿、化脓,严重时可引发骨髓炎或全身脓毒症。
4、足部畸形:
神经病变可能导致足部肌肉萎缩和关节变形,形成爪形趾、弓足等异常结构。这种生物力学改变使局部压力分布不均,容易在受力点形成胼胝和溃疡。
5、分级表现:
根据严重程度可分为0级高危无溃疡至5级全足坏疽。早期仅表现为皮肤干燥、龟裂,进展期出现开放性溃疡,晚期可见深部组织坏死,严重者需截肢。
糖尿病患者需每日检查足部皮肤,选择透气棉袜和合脚软底鞋,避免赤足行走。控制血糖在空腹4.4-7.0mmol/L、餐后<10mmol/L目标范围,定期进行下肢动脉超声和神经电生理检查。出现足部破溃应立即就医,由专科医生进行清创、抗感染及血运重建评估。戒烟限酒,保持适度步行锻炼促进下肢循环,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C以促进组织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