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水疮可通过保持皮肤清洁、外用抗生素药膏、口服抗生素、局部冷敷、避免抓挠等方式治疗。黄水疮通常由细菌感染、皮肤屏障受损、免疫力低下、接触传染源、湿热环境等原因引起。
1、清洁消毒:
每日用生理盐水或稀释碘伏清洗患处,清除脓液和痂皮。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抗菌洗剂,避免使用肥皂等碱性产品。清洗后保持创面干燥,可减少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的繁殖。
2、药物涂抹:
局部涂抹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或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等抗生素药膏。用药前需清洁双手,薄层均匀涂抹于患处及周围2cm皮肤。严重渗出时可先用硼酸溶液湿敷再涂药。
3、口服用药:
头孢氨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或克林霉素等口服抗生素适用于皮损广泛或伴随发热者。需按疗程足量服用,避免自行停药。用药期间观察是否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
4、物理干预:
用4℃冷毛巾每日冷敷患处2-3次,每次10分钟。冷敷可缓解瘙痒疼痛,收缩血管减少渗出。禁止热敷或使用刺激性药水,避免穿化纤材质衣物摩擦创面。
5、隔离防护:
患者毛巾衣物需煮沸消毒,避免与他人共用物品。儿童患者应隔离至痂皮脱落,修剪指甲防止抓挠传播。保持居室通风,湿度控制在50%-60%为宜。
饮食宜选择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南瓜和优质蛋白的鱼肉蛋奶,避免海鲜等发物。恢复期可进行八段锦等温和运动增强体质,出汗后及时清洁皮肤。创面结痂时涂抹医用凡士林防止瘢痕形成,遗留色素沉着需防晒3-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