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是一种以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核心症状的精神障碍,可能由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应激事件、慢性疾病、人格特质等原因引起。
1、情绪表现:
典型症状为持续两周以上的显著情绪低落,患者常描述为"空虚感"或"快乐能力丧失"。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多见,部分患者出现无法解释的哭泣。严重时可能伴随绝望感、无价值感等认知扭曲,约60%患者存在自杀意念。
2、躯体症状:
身体不适是常见就诊原因,包括非特异性头痛、慢性疼痛、消化功能紊乱。特征性表现为早醒比平时早2小时以上伴难以再入睡,食欲改变导致体重波动≥5%。部分患者出现性欲减退、月经紊乱等内分泌症状。
3、认知损害:
执行功能受损表现为注意力涣散、决策困难,患者常主诉"脑子像生锈"。记忆提取障碍以近事遗忘为著,工作记忆容量下降50%以上。思维迟缓可见言语反应延迟,严重时达木僵状态。
4、行为改变:
意志活动减退导致回避社交、疏于个人卫生,职业功能较病前明显下降。激越型患者可能出现无目的徘徊、拉扯衣物等重复动作。约30%患者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常见于青少年群体。
5、伴发症状:
可能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亢进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质醇水平异常升高。50%以上患者合并焦虑症状,出现心悸、出汗等自主神经紊乱。重性抑郁发作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如与情绪相协调的罪恶妄想。
抑郁症患者需保证规律作息与均衡营养,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并补充ω-3脂肪酸。每日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可提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瑜伽呼吸训练有助于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社会支持系统中,家庭成员的非评判性倾听比劝导更有效。认知行为疗法对轻中度抑郁疗效明确,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应尽早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