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牙后需要注意口腔卫生、饮食调整、定期复查、避免不良习惯以及观察不适症状。镶牙后的护理对恢复咀嚼功能和延长修复体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1、口腔卫生
镶牙后需加强口腔清洁,每日至少刷牙两次并使用牙线清洁修复体边缘。活动义齿需每日取出后用软毛刷清洗,夜间浸泡在清洁液中。固定修复体要避免用力横向刷牙,防止冠边缘瓷层崩裂。牙龈红肿或出血时应及时就医,避免继发感染。
2、饮食调整
初戴修复体1-2周内建议选择软质食物,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避免啃咬硬物如坚果、冰块,防止修复体折裂。固定桥修复者要减少黏性食物摄入,防止义齿松动。全口义齿佩戴者需双侧交替咀嚼,帮助适应咬合平衡。
3、定期复查
修复体戴用后1周、1个月、3个月需复查咬合关系和边缘密合度。活动义齿每半年需调整基托与黏膜的贴合度。长期使用后出现基牙疼痛、修复体磨损或松动时,应立即就诊检查是否需要重新修复。
4、避免不良习惯
禁止用义齿咬开瓶盖或包装袋,避免修复体承受侧向力。夜磨牙患者需佩戴咬合垫保护修复体。吸烟者要减少吸烟频次,防止烟渍沉积和牙龈萎缩。不要用牙签强力剔除食物残渣,以免损伤修复体边缘。
5、观察不适症状
初戴期轻微压痛属于正常现象,持续疼痛超过两周需调改修复体。出现基牙自发痛、修复体异味或明显松动时,可能发生继发龋或牙周病变。过敏体质者发现黏膜充血、灼痛等反应,要及时排查修复材料过敏情况。
镶牙后应建立科学的维护计划,使用含氟牙膏和抗菌漱口水维持基牙健康。活动义齿睡前必须取出清洁,让口腔黏膜充分休息。均衡摄入钙质和维生素D有助于牙槽骨维持,避免过硬或过烫食物刺激修复体。出现任何异常症状时不要自行调整修复体,应及时联系主治医师处理。良好的术后护理能使修复体使用寿命延长多年,同时保护剩余天然牙的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