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可能由雌激素水平异常、肥胖、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长期雌激素暴露而无孕激素拮抗是主要诱因。无排卵性月经、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未添加孕激素、分泌雌激素的卵巢肿瘤等情况,会导致子宫内膜持续受雌激素刺激,增加癌变风险。控制激素水平需定期妇科检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肥胖者脂肪组织中的芳香化酶能将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同时胰岛素抵抗状态会升高游离雌激素水平。体重指数BMI每增加5kg/m²,患病风险提升50%。通过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每周150分钟有氧运动可改善代谢状态。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升高,可能促进子宫内膜细胞异常增殖。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合并高雄激素血症和慢性无排卵,子宫内膜长期处于增生状态。控制血糖、调节月经周期是基础干预措施。
林奇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患者携带错配修复基因突变,终生子宫内膜癌风险达40-60%。BRCA1/2基因突变也可能增加患病概率。建议有家族史者30岁后每年进行经阴道超声筛查,必要时行预防性子宫切除术。
初潮早<12岁、绝经晚>55岁延长了雌激素作用时间。未生育女性缺乏妊娠期孕激素的保护作用。三苯氧胺等抗雌激素药物在乳腺组织拮抗雌激素的同时,可能刺激子宫内膜增生。减少外源性雌激素暴露、适时妊娠有助降低风险。
预防子宫内膜癌需综合管理,建议采取地中海饮食模式,增加十字花科蔬菜摄入;坚持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维持健康体重;定期妇科检查关注异常子宫出血症状;更年期女性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激素替代疗法。高风险人群可通过子宫内膜活检进行早期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