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漏尿多数情况下无法完全自愈,但通过科学干预可显著改善症状。盆底肌损伤是产后漏尿的主要原因,需针对性康复训练促进功能恢复。
一、产后漏尿的生理性因素:
妊娠期子宫压迫及分娩时盆底肌过度拉伸是主要诱因。轻度漏尿表现为咳嗽、打喷嚏时少量漏尿,此时坚持凯格尔运动可增强盆底肌力量,约60%患者在产后6个月内症状减轻。建议每日进行3组收缩肛门动作,每组持续10秒,配合瑜伽球训练改善肌肉协调性。
二、病理性因素需医疗干预:
若产后1年仍存在漏尿,可能与盆底肌撕裂、膀胱颈移位等病理性损伤有关。这类患者常伴随阴道松弛、性交疼痛等症状,需通过电刺激治疗激活神经肌肉,或采用尿道中段悬吊术等外科手段修复。盆底肌评估显示Ⅲ度以上松弛者,建议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调整发力模式。
日常需避免提重物、久蹲等增加腹压行为,摄入富含维生素E的坚果类食物促进组织修复,每周游泳2-3次可减轻盆腔压力。哺乳期女性应控制饮水量在2000毫升/日以内,分次少量饮用。症状持续者需尽早就诊,延迟治疗可能发展为压力性尿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