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上长小疙瘩可能由跖疣、鸡眼、汗疱疹、摩擦性苔藓样疹或湿疹引起,需根据具体形态和伴随症状判断。
1、跖疣:
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足底硬质丘疹,表面粗糙伴有黑色点状出血。受压部位多见,可能单发或群集。可通过冷冻治疗、激光祛除或外用咪喹莫特乳膏干预,具有传染性需避免抓挠。
2、鸡眼:
长期摩擦压迫导致的角质层增厚,呈圆锥形硬结,压痛明显。好发于足趾关节或骨突部位。建议穿宽松鞋袜并使用减压垫,顽固性病变可手术切除。
3、汗疱疹:
与多汗症或过敏相关,表现为足底密集小水疱伴瘙痒。夏季高发,水疱干涸后形成环状脱屑。局部涂抹糖皮质激素软膏可缓解,需保持足部干燥。
4、摩擦苔藓:
儿童常见于足背的肤色丘疹,因反复摩擦刺激导致。皮疹呈颗粒状排列,无自觉症状。减少机械刺激后多可自愈,严重时外用炉甘石洗剂。
5、湿疹:
过敏性皮肤病表现为红斑、丘疹伴渗出,慢性期呈苔藓样变。接触过敏原或湿热环境易诱发。需避免搔抓,急性期采用硼酸溶液湿敷,慢性期使用他克莫司软膏。
建议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袜子,每日用温水清洁足部后彻底擦干。避免与他人共用拖鞋或修脚工具,游泳池等公共场所建议穿着防水拖鞋。反复发作或伴随溃烂、流脓时需皮肤科就诊,糖尿病患者出现足部皮疹应优先处理。日常可进行足部浸泡40℃以下温水加10毫升白醋帮助软化角质,但禁止自行挑破皮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