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常用药物主要包括抗菌药、非甾体抗炎药和局部治疗药物三类,常见药物有甲硝唑、阿莫西林、多西环素、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米诺环素软膏、氯己定含漱液、过氧化氢溶液和碘甘油。
1、甲硝唑:
甲硝唑是治疗厌氧菌感染的首选药物,对牙周炎常见的牙龈卟啉单胞菌等厌氧菌有显著抑制作用。该药可通过口服或局部给药方式使用,常见剂型包括片剂和凝胶。使用期间需注意可能出现的胃肠道反应,长期使用需监测肝功能。
2、阿莫西林:
阿莫西林作为广谱青霉素类抗生素,可有效对抗牙周炎相关的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常与克拉维酸组成复方制剂增强抗菌效果。对青霉素过敏者禁用,用药期间可能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
3、多西环素:
多西环素属于四环素类抗生素,具有抑制牙周致病菌和调节宿主免疫反应的双重作用。其缓释剂型可局部置入牙周袋内,持续释放药物浓度。该药可能引起光敏反应,孕妇及8岁以下儿童禁用。
4、布洛芬:
布洛芬作为非甾体抗炎药,主要用于缓解牙周炎引起的牙龈肿痛和炎症反应。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抗炎镇痛作用。胃肠道溃疡患者慎用,不宜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合用。
5、双氯芬酸钠:
双氯芬酸钠具有较强的抗炎和镇痛效果,适用于急性牙周炎发作期的症状控制。常见剂型包括片剂和凝胶,局部应用可减少全身不良反应。心血管疾病患者使用需谨慎,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6、米诺环素软膏:
米诺环素软膏是牙周炎局部治疗常用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牙周袋内的致病菌。其缓释特性可维持有效药物浓度达7天以上。使用后可能出现暂时性牙齿着色,通常可自行消退。
7、氯己定含漱液:
氯己定含漱液作为广谱抗菌剂,能有效减少口腔细菌数量,控制牙菌斑形成。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牙齿着色和味觉改变,建议间断使用或与其他抗菌剂交替使用。
8、过氧化氢溶液:
过氧化氢溶液通过释放氧分子发挥杀菌和机械清洁作用,适用于牙周炎辅助治疗。使用浓度通常为3%,需稀释后含漱。过度使用可能损伤口腔黏膜,不建议长期连续使用。
9、碘甘油:
碘甘油具有杀菌、消炎和促进组织修复作用,可直接涂抹于发炎的牙龈组织。对碘过敏者禁用,甲状腺疾病患者慎用。使用后可能出现短暂刺激感,通常可自行缓解。
牙周炎药物治疗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除药物治疗外,日常口腔护理同样重要,建议使用软毛牙刷和牙线进行清洁,避免吸烟和过量摄入高糖食物。定期进行专业牙周检查和洁治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急性期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摄入,有助于牙龈组织修复。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习惯是预防牙周炎复发的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