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溃烂可能与维生素缺乏有关,但并非唯一原因。维生素C缺乏确实会导致牙龈出血、肿胀甚至溃烂,但口腔卫生不良、局部刺激、细菌感染等因素同样可能引发类似症状。
维生素C在维持牙龈健康中起关键作用,它参与胶原蛋白合成,缺乏时牙龈组织修复能力下降。长期维生素C摄入不足可能引发坏血病,典型表现为牙龈自发性出血和溃疡。维生素B族缺乏也可能导致口腔黏膜炎症,表现为舌炎、口角炎或牙龈溃疡。
1、营养因素:
长期偏食或消化吸收障碍可能导致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果蔬中,如柑橘类、猕猴桃、青椒等;维生素B2多见于乳制品、动物肝脏和全谷物。均衡饮食通常能满足日常需求,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可能需要额外补充。
2、局部刺激因素:
机械性损伤是常见诱因,包括牙刷过硬、刷牙力度过大、牙结石刺激或不良修复体摩擦。化学刺激如烟草、酒精或强酸强碱物质接触也会损伤牙龈。这类溃疡通常边界清晰,去除刺激源后1-2周可自愈。
3、感染性因素:
疱疹病毒、白色念珠菌等病原体感染可能引发牙龈溃疡,常伴有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艾滋病等免疫缺陷疾病患者更易出现顽固性口腔溃疡。细菌性牙龈炎多由牙菌斑堆积引起,表现为牙龈边缘红肿、探诊出血。
改善牙龈溃烂需多管齐下。每日使用软毛牙刷配合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齿,饭后用生理盐水或氯己定含漱液漱口。增加富含维生素C和B族的食物摄入,避免过烫、辛辣或坚硬食物刺激。持续两周未愈或伴随发热、淋巴结肿大时需口腔科就诊,排除血液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减少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