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直肠炎常用药物包括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糖皮质激素等,具体用药需根据病因和症状由医生制定方案。
1、美沙拉嗪:
美沙拉嗪是5-氨基水杨酸制剂,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抗炎作用,适用于轻中度溃疡性直肠炎。该药可直接作用于肠道黏膜,常见剂型包括肠溶片、栓剂和灌肠液。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可能出现头痛、腹泻等不良反应。
2、柳氮磺吡啶:
柳氮磺吡啶由磺胺吡啶和5-氨基水杨酸组成,在肠道分解后发挥抗菌消炎作用,适用于感染性直肠炎和溃疡性结肠炎。需注意该药可能引起皮疹、粒细胞减少等过敏反应,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患者禁用。
3、糖皮质激素:
布地奈德等局部作用型糖皮质激素适用于中重度活动期炎症,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减轻黏膜水肿。通常采用灌肠或泡沫剂形式给药,可减少全身副作用。长期使用需警惕骨质疏松、血糖升高等风险,不建议突然停药。
4、益生菌制剂:
双歧杆菌、乳酸菌等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腹泻、腹胀等症状。对于抗生素相关性直肠炎或伴有菌群失调的患者,益生菌能修复肠道屏障功能。需与抗菌药物间隔2小时服用,避免活菌被灭活。
5、免疫抑制剂:
硫唑嘌呤等免疫调节剂用于激素依赖或无效的难治性病例,通过抑制T细胞功能控制炎症进展。起效较慢需联合用药,用药期间要定期检查血常规和肝功能,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慢性直肠炎患者需建立低纤维、低脂的饮食模式,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肠道负担。适量补充ω-3脂肪酸和维生素D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可改善肠道蠕动功能,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病情稳定期可尝试腹部按摩和温水坐浴缓解不适,但出现持续便血、体重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