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可通过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干扰素等方式治疗。乙肝通常由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免疫功能低下、病毒变异等原因引起。
1、恩替卡韦:恩替卡韦是强效抗乙肝病毒药物,能抑制病毒DNA聚合酶活性。该药适用于成人及青少年慢性乙肝患者,对乙肝病毒复制有显著抑制作用。长期使用需监测肾功能和血磷水平。
2、替诺福韦:替诺福韦通过抑制病毒逆转录酶发挥作用,具有高耐药屏障特性。该药对乙肝e抗原阳性或阴性患者均有效,可显著降低肝癌发生风险。用药期间需定期检查骨密度和肾功能。
3、干扰素:干扰素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病毒双重作用,适用于转氨酶升高且无肝硬化的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需每周皮下注射,可能引起发热、乏力等副作用。治疗期间需监测血常规和甲状腺功能。
4、母婴阻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需在孕期24-28周开始服用替诺福韦。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需接种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哺乳期母亲用药需评估药物对婴儿的影响。
5、耐药管理:拉米夫定耐药者可换用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阿德福韦耐药需采用替诺福韦联合恩替卡韦方案。定期检测HBV-DNA可早期发现耐药突变。
慢性乙肝患者需保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避免饮酒和食用霉变食物,规律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HBV-DNA和甲胎蛋白,肝硬化患者需增加腹部超声检查频率。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有助于病情控制,出现乏力、腹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