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腹坠痛可能由盆腔炎、尿路感染、肠易激综合征、卵巢囊肿或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需结合具体症状判断病因。
1、盆腔炎:
盆腔炎是女性常见生殖系统感染,多由淋球菌、衣原体等病原体上行感染导致。典型表现为下腹持续性坠痛伴阴道分泌物增多,急性期可能出现发热。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联合多西环素,慢性炎症可配合物理治疗。日常需注意经期卫生,避免不洁性生活。
2、尿路感染:
膀胱炎等尿路感染可引起下腹坠胀感,常伴随尿频尿急、排尿灼痛。大肠杆菌是最常见致病菌,女性因尿道较短更易发病。确诊需尿常规检查,轻症可口服磷霉素氨丁三醇,反复发作需排查泌尿系统结构异常。建议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避免憋尿。
3、肠易激综合征:
功能性胃肠疾病可能导致左下腹隐痛或坠胀,排便后症状减轻是特征性表现。发病与内脏高敏感性、肠道菌群紊乱有关,可选用匹维溴铵调节肠道蠕动,配合低FODMAP饮食。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症状。
4、卵巢囊肿:
生理性黄体囊肿或病理性畸胎瘤均可引发坠痛,囊肿扭转或破裂时疼痛剧烈。超声检查可明确囊肿性质,5厘米以上病理性囊肿需腹腔镜手术。月经周期后半段出现的生理性囊肿多数可自行吸收,建议定期复查。
5、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内膜组织侵袭盆腔器官会导致进行性加重的经期下腹痛,可能伴随不孕。腹腔镜是诊断金标准,药物治疗首选地诺孕素,重症需手术清除病灶。热敷可暂时缓解疼痛,但需规范治疗防止疾病进展。
出现下腹坠痛建议记录疼痛特点、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急性剧烈疼痛或伴随发热、呕吐需立即就医。日常保持膳食纤维摄入,适量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功能,避免久坐和过度劳累。女性建议每年进行妇科检查,40岁以上人群需定期肠癌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