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昏迷主要由肝功能严重受损导致血氨升高、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引起,常见诱因包括急性肝衰竭、肝硬化失代偿、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感染等。
1、肝功能衰竭:
急性或慢性肝衰竭时,肝脏无法正常代谢氨等毒性物质,血氨水平升高可直接透过血脑屏障,干扰脑细胞能量代谢。常见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需通过保肝治疗、人工肝支持系统干预。
2、门体分流: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导致门体侧支循环开放,肠道吸收的氨未经肝脏解毒直接进入体循环。伴随脾功能亢进、食管静脉曲张等症状,需限制蛋白质摄入并使用乳果糖减少氨吸收。
3、电解质失衡:
低钾血症、低钠血症可加重脑细胞水肿,常见于利尿剂过度使用或大量腹水排放后。表现为肌无力、意识模糊,需静脉补充电解质并调整利尿方案。
4、消化道出血:
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后,肠道内积血被细菌分解产生大量氨。患者可出现呕血、黑便,紧急止血后需清洁肠道并应用抗生素抑制菌群产氨。
5、感染诱发:
自发性腹膜炎等感染会加重肝脏炎症反应,促使细胞因子释放损伤血脑屏障。伴随发热、腹痛,需早期识别病原体并针对性抗感染治疗。
预防肝昏迷需定期监测血氨水平,肝硬化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控制在0.5-1.2g/kg体重,优先选择植物蛋白。保持大便通畅可口服乳果糖15-30ml/日,避免便秘增加氨吸收。出现嗜睡、性格改变等前驱症状时,应立即就医进行降氨治疗。日常需戒酒、避免使用镇静药物,接种甲肝乙肝疫苗预防肝炎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