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频需根据具体病因选择药物,常见治疗药物包括M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和中成药三类。
一、膀胱过度活动症相关尿频:
M受体阻滞剂如索利那新、托特罗定可抑制膀胱逼尿肌过度收缩,适用于急迫性尿频伴尿急症状。此类药物可能引起口干、便秘等副作用,青光眼患者禁用。行为训练如定时排尿、盆底肌锻炼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二、前列腺增生所致尿频:
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多沙唑嗪能松弛前列腺平滑肌,改善排尿梗阻症状。5α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适用于前列腺体积显著增大的患者。两种药物联用可延缓疾病进展,但需注意体位性低血压风险。
三、中医辨证论治:
肾气不足型可选用缩泉丸、金匮肾气丸等温补肾阳;下焦湿热型适用八正合剂、三金片等清热利湿制剂。中药治疗需结合舌脉辨证,疗程通常需持续4-8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
日常需控制每日饮水量在1500-2000毫升,避免咖啡、酒精等利尿饮品。傍晚后减少液体摄入可改善夜尿症状。建议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练习延迟排尿逐渐延长如厕间隔。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尿路感染患者应足疗程使用抗生素。持续尿频超过两周或伴随血尿、发热等症状时,需进行尿常规、泌尿系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长期尿频患者建议记录排尿日记,包括每次排尿时间、尿量及伴随症状,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