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块型银屑病可通过局部用药、光疗、系统药物治疗、生物制剂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该病通常由遗传因素、免疫异常、环境诱因、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精神压力等因素引起。
1、局部用药:糖皮质激素药膏如卤米松、卡泊三醇软膏、他克莫司软膏可缓解红斑和鳞屑。维生素D3衍生物能调节角质形成细胞分化。局部治疗适用于轻中度患者,需避免长期连续使用强效激素。
2、光疗:窄谱UVB照射每周2-3次可抑制表皮过度增殖。PUVA疗法结合补骨脂素使用UVA光源,适用于顽固性皮损。光疗需在专业机构进行,累计照射次数需严格控制。
3、系统药物:甲氨蝶呤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发挥作用,环孢素可调节T细胞功能,阿维A酯适用于红皮病型。需监测肝肾功能和骨髓抑制情况,疗程一般3-6个月。
4、生物制剂:TNF-α抑制剂如阿达木单抗、IL-12/23抑制剂乌司奴单抗可靶向阻断炎症通路。需筛查结核和乙肝,皮下注射维持治疗可长期控制复发。
5、生活管理:避免搔抓和皮肤外伤,使用温和保湿剂修复屏障。戒烟限酒,保持BMI<25。压力管理可通过正念训练、心理咨询实现,保证7-8小时睡眠。
日常建议选择低脂高纤维饮食,适量食用深海鱼和坚果补充ω-3脂肪酸。规律进行游泳、瑜伽等低冲击运动,水温控制在37℃以下。沐浴后3分钟内涂抹含神经酰胺的润肤乳,避免使用碱性清洁产品。皮损急性期选择纯棉宽松衣物,新发皮损超过体表10%或伴关节肿痛需及时复诊。长期随访需每3-6个月评估代谢综合征风险,合并指甲损害者可尝试局部封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