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合创伤可能引起牙周炎。长期异常的咬合压力会导致牙周组织损伤,进而诱发或加重牙周炎症反应。
咬合创伤与牙周炎的关联机制:
咬合创伤通过两种途径影响牙周健康。机械性压力直接破坏牙周膜纤维,导致牙槽骨吸收;异常咬合力还会改变牙龈微循环,降低局部免疫力。临床常见于牙齿排列不齐、修复体过高或夜磨牙患者,表现为患牙松动、叩痛及牙龈退缩。
牙周炎发展的分期表现:
早期可见牙龈红肿出血,牙周袋深度不超过4毫米;中期出现牙槽骨水平吸收,牙齿轻度松动;晚期伴随牙周脓肿、牙齿移位甚至脱落。咬合创伤会加速各阶段进展,尤其在前牙区易形成扇形移位。
干预措施与日常管理:
需同步处理咬合问题和牙周炎症。调磨过高牙尖、佩戴咬合垫可减轻创伤,龈上洁治配合龈下刮治能控制感染。日常使用软毛牙刷及牙缝刷清洁,避免咬硬物。每半年进行专业牙周检查,糖尿病患者更需加强监测
控制咬合创伤是牙周炎综合治疗的重要环节。建议选择含氟牙膏配合冲牙器维护口腔卫生,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牙龈抵抗力。出现咬合不适或牙龈出血持续一周以上时,应及时进行咬合分析及牙周探诊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