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阴道炎多数情况下不严重,属于常见的妇科炎症,通过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
一、疾病特点与分期:
细菌性阴道炎由阴道内菌群失衡引起,主要表现为灰白色稀薄分泌物、鱼腥味及外阴瘙痒。根据症状持续时间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症状明显,分泌物量多且异味重;慢性期可能仅表现为轻微不适或反复发作。该病治愈率较高,及时干预后症状通常在1-2周内缓解。
二、治疗与日常护理:
治疗需结合药物与生活习惯调整。常用药物包括甲硝唑栓剂、克林霉素乳膏等抗生素制剂,需遵医嘱足疗程使用。日常需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频繁冲洗阴道,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同房期间建议使用避孕套减少交叉感染风险,治疗期间需暂停性生活。
三、并发症与特殊人群:
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引发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等上行感染。孕妇患者需特别关注,可能增加早产或胎膜早破风险。糖尿病患者因免疫力较低,更容易反复发作,需同步控制血糖水平。
饮食上建议增加酸奶、豆制品等富含益生菌的食物,避免过量摄入辛辣刺激或高糖食品。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但需避免长时间骑行或穿着紧身裤压迫会阴部。定期妇科检查可早期发现复发迹象,出现分泌物异常或瘙痒加重时应及时复诊,避免自行用药中断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