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牙周袋可通过牙周基础治疗、口腔卫生维护、药物辅助治疗、定期复查、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假性牙周袋通常由牙龈增生、不良修复体刺激、局部菌斑堆积、咬合创伤、激素水平变化等原因引起。
1、牙周基础治疗:
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是核心处理手段,通过超声波或手工器械清除牙结石及菌斑生物膜,消除局部刺激因素。对于深达4毫米以上的假性牙周袋,需配合根面平整术促进牙龈再附着。治疗过程中可能使用局部麻醉减轻不适。
2、口腔卫生维护:
采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线、牙缝刷清洁邻面,推荐含氯己定的漱口水控制菌斑。避免横向刷牙损伤牙龈,选择软毛牙刷减少机械刺激。正畸患者需使用冲牙器清理托槽周围,修复体边缘处需重点清洁。
3、药物辅助治疗:
急性炎症期可短期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等局部缓释药物。全身用药包括甲硝唑片对抗厌氧菌感染,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用于广泛炎症控制。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长期使用引发菌群失调。
4、定期复查:
治疗后每3-6个月进行牙周探诊检查,监测袋深度变化。通过牙周指数评估和影像学复查判断疗效,发现复发迹象及时干预。糖尿病患者、吸烟者需缩短复查间隔至2-3个月。
5、手术治疗:
对顽固性病例可采用牙龈切除术修整增生组织,翻瓣术暴露根面进行彻底清创。伴有骨缺损时实施引导性组织再生术,采用胶原膜或骨粉填充缺损区。术后需配合牙周塞治剂保护创面。
日常建议增加维生素C摄入促进牙龈健康,食用苹果、胡萝卜等需咀嚼的食物增强牙龈自洁作用。避免过烫或过硬食物刺激牙龈,戒烟可显著改善牙龈微循环。坚持叩齿锻炼增强牙周组织抵抗力,睡眠时避免单侧咀嚼造成局部负荷过重。出现牙龈出血、肿胀加重需及时复诊,妊娠期女性更需加强口腔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