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干预、调整饮食、补充水分和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老人发烧通常由感染性疾病、免疫反应、代谢异常、环境因素或慢性病急性发作等原因引起。
物理降温是退烧的基础措施。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水温控制在32-34℃为宜。冰袋冷敷需用毛巾包裹,避免直接接触皮肤。退热贴适用于额头、颈部等部位,每4-6小时更换一次。物理降温期间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避免体温骤降引发不适。
药物干预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多数老年患者,胃肠道刺激较小。布洛芬具有抗炎作用,但肾功能不全者慎用。阿司匹林可能增加出血风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服药期间需观察有无皮疹、恶心等不良反应,避免联合使用多种退热药。
调整饮食有助于恢复体力。选择小米粥、藕粉等易消化食物,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蒸蛋羹、鱼肉泥。避免油腻、辛辣及高纤维食物。少食多餐可减轻胃肠负担,餐后保持半卧位30分钟预防反流。
补充水分对维持内环境稳定至关重要。每2小时饮用100-150毫升温水,可交替补充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观察尿量及颜色变化,尿量应维持在每日1000毫升以上。合并心功能不全者需控制输液速度,避免加重心脏负荷。
体温持续超过38.5℃或伴有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肺炎可能表现为咳嗽、胸痛,尿路感染常伴有排尿困难。血常规、尿常规和胸部X线是常见检查项目。静脉抗生素如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等需根据药敏结果选用。住院期间需定期翻身拍背,预防压疮和坠积性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