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可通过奥美拉唑、铝碳酸镁、枸橼酸铋钾等药物治疗,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胃酸分泌过多、精神压力过大、饮食不规律等原因引起。
1、抑酸药物: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促进溃疡面愈合。这类药物通过阻断胃壁细胞氢钾ATP酶发挥作用,需连续服用4-8周。用药期间可能出现头痛或腹胀,避免与氯吡格雷同服。
2、胃黏膜保护剂:
铝碳酸镁可在溃疡表面形成保护膜,中和过量胃酸。该药物含铝镁复合物,能吸附胆汁酸和胃蛋白酶,适合餐后咀嚼服用。长期使用需监测血镁浓度,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3、抗菌治疗:
根除幽门螺杆菌需采用铋剂四联疗法,包含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奥美拉唑。疗程通常为14天,治疗期间可能出现舌苔发黑、腹泻等反应。完成疗程后需复查碳13呼气试验。
4、非药物干预:
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可降低胃酸刺激,每日食用南瓜粥或山药有助于黏膜修复。采用少食多餐原则,每餐控制在七分饱,避免睡前进食。进行正念呼吸练习可缓解应激性胃酸分泌。
5、并发症处理:
出血性溃疡需进行内镜下止血术或选择性血管栓塞术。当出现呕血、黑便等表现时,可能与溃疡穿透浆膜层有关,通常伴随剧烈腹痛和血红蛋白下降。穿孔病例需紧急行腹腔镜修补术。
胃溃疡患者日常应选择低纤维的软质食物如龙须面、蒸蛋羹,避免辛辣刺激食材。每周进行3次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促进胃肠蠕动。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表,保证23点前入睡,用餐后保持直立姿势30分钟以上。定期复查胃镜监测愈合情况,戒烟并控制阿司匹林等药物的使用频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