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判断需要结合外伤史、症状表现和医学检查综合评估。若受伤部位出现剧烈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或异常声响,需高度怀疑骨折可能。
一、常见骨折症状表现:
局部剧烈疼痛是骨折最典型症状,按压或移动患处时疼痛加剧。受伤部位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明显肿胀和淤青,严重时可见肢体变形或异常弯曲。完全性骨折可能出现患处异常活动或骨擦音,开放性骨折可见皮肤破损伴骨端外露。四肢骨折常伴随功能障碍,如无法承重或关节活动受限。
二、初步自检方法:
观察受伤部位是否出现明显畸形或异常姿势,轻轻触摸检查是否有压痛点和骨性隆起。尝试轻微活动关节,若出现剧烈疼痛或活动障碍应立即停止。注意对比健侧肢体,检查是否存在长度差异或旋转异常。但需注意,轻微裂缝骨折可能无明显畸形,儿童青枝骨折有时仅表现为局部压痛。
三、需就医检查的情况:
高处坠落、车祸等高能量损伤后,即使症状不明显也应就医排查。老年人跌倒后髋部疼痛需警惕股骨颈骨折,这类骨折可能仅表现为腹股沟区压痛。疑似脊柱骨折时切忌随意搬动,需保持平卧位等待专业救援。所有开放性骨折都属于急诊范畴,需立即处理以防感染。
骨折确诊需依靠影像学检查,X线片能显示大多数骨折线,CT对复杂骨折和关节内骨折显示更清晰,MRI适用于软组织损伤和隐匿性骨折评估。伤后48小时内可冰敷缓解肿胀,用夹板或支具临时固定患肢,抬高肢体促进静脉回流。恢复期需保证钙质和蛋白质摄入,适度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避免过早负重影响愈合。定期复查观察骨痂形成情况,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