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可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病毒学检测、血清学检查、PCR检测、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方式确诊。
1、症状观察:
典型症状为单侧分布的簇集性水疱伴神经痛,水疱沿神经走向呈带状排列。初期可能出现局部皮肤灼热感或疼痛,2-3天后出现红斑和丘疹,迅速发展为水疱。疼痛性质可为刺痛、灼痛或刀割样疼痛,老年患者疼痛程度往往更剧烈。
2、病毒学检测:
采集水疱液或痂皮进行直接免疫荧光检测,可发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原。该方法特异性高达95%以上,是快速确诊的常用手段。对于不典型病例或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病毒学检测尤为重要。
3、血清学检查:
检测血清中VZV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水平。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感染,IgG抗体滴度显著升高也具有诊断价值。该方法适用于皮疹不典型或已结痂的病例,但需注意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能出现假阴性。
4、PCR检测: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可检测临床标本中的VZV-DNA,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内脏器官受累的播散性带状疱疹,脑脊液PCR检测是重要诊断依据。该方法能区分野生型病毒和疫苗株。
5、病理学检查:
皮肤活检可见表皮内水疱形成,气球样变性细胞及核内包涵体。真皮浅层血管周围炎性浸润,神经纤维可见变性改变。该检查主要用于不典型皮损的鉴别诊断,如与单纯疱疹、接触性皮炎等疾病区分。
确诊带状疱疹需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早期诊断有助于及时开展抗病毒治疗。患者应保持皮损清洁干燥,避免搔抓以防继发感染。疼痛管理可尝试冷敷或使用加巴喷丁等药物,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有助于神经修复。饮食宜清淡富含优质蛋白,如鸡蛋羹、清蒸鱼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度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皮损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