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性脱发是一种永久性毛发脱落疾病,由毛囊被破坏性炎症或纤维组织取代导致,常见诱因包括外伤感染、自身免疫疾病、皮肤病变等,需通过药物控制、手术移植等方式干预。
1、病因机制:
瘢痕性脱发的核心病理改变为毛囊干细胞不可逆损伤。局部炎症反应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等细胞因子,触发毛囊周围纤维化进程,最终形成萎缩性瘢痕组织。这种病理过程使毛发无法再生。
2、原发类型:
原发性瘢痕性脱发多与自身免疫相关,如盘状红斑狼疮导致的脱发斑块,或扁平苔藓引起的毛囊性丘疹。这类患者常伴随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特征性皮损。
3、继发类型:
继发性瘢痕性脱发常见于烧伤、放射治疗等物理损伤,或真菌感染如黄癣、脓癣等。创伤愈合过程中过度的纤维增生会取代正常毛囊结构,形成光滑的脱发区域。
4、诊断方法:
皮肤镜检查可见毛囊开口消失及白点征,组织病理活检能明确纤维化程度。实验室检查需排查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等免疫指标,鉴别红斑狼疮等基础疾病。
5、治疗策略:
早期可尝试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或外用米诺地尔,进展期需采用毛发移植术。对于大面积瘢痕,可考虑头皮缩减术或组织扩张器植入。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适用于活动性炎症病例。
日常需避免机械性拉扯头发,选择温和洗发产品。饮食注意补充锌、铁及维生素D,适量食用三文鱼、菠菜等食物。头皮按摩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出现不明原因脱发斑块应及时就诊皮肤科,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