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术后生存期可通过手术方式、病理分期、辅助治疗、基因检测、随访管理等方式延长。卵巢癌通常由BRCA基因突变、激素水平异常、环境毒素暴露、慢性炎症刺激、家族遗传等因素引起。
1、手术方式:
全面分期手术和肿瘤细胞减灭术是主要术式,前者适用于早期患者,后者针对晚期病例。术中尽可能切除肉眼可见病灶,残余病灶直径小于1厘米者五年生存率可提高30%。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能减少术中出血,降低肠粘连风险。
2、病理分期:
Ⅰ期患者五年生存率达90%,Ⅱ期降至70%,Ⅲ期约40%,Ⅳ期不足20%。低级别浆液性癌预后优于高级别,透明细胞癌和未分化癌恶性程度最高。腹膜转移指数评分每增加1分,中位生存期缩短4.2个月。
3、辅助治疗:
铂类联合紫杉醇是标准化疗方案,BRCA突变者可用奥拉帕利维持治疗。贝伐珠单抗适用于复发患者,拓扑替康对铂耐药有效。腹腔热灌注化疗能将Ⅲ期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延长5个月。
4、基因检测:
BRCA1/2突变携带者接受PARP抑制剂治疗,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56个月。HRD阳性患者对铂类敏感,微卫星不稳定型适合免疫治疗。TP53突变提示预后不良,RAD51C/D突变增加二次原发癌风险。
5、随访管理:
术后2年内每3个月检测CA125和HE4,CT检查间隔不超过6个月。出现盆腔包块或腹水需行PET-CT鉴别复发。营养支持推荐高蛋白饮食配合ω-3脂肪酸,心理干预采用正念减压疗法。
术后饮食应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1.5克蛋白质摄入,优选三文鱼、鸡胸肉、大豆分离蛋白。每周进行150分钟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水中瑜伽、康复操。监测淋巴水肿需每日测量腿围,睡眠障碍者可尝试认知行为疗法。保持血清维生素D水平在40-60ng/ml,定期进行骨密度筛查。复发患者可参加临床试验评估ADC药物疗效,遗传咨询推荐扩展至三代直系亲属。